结构:
中心导体:镀银铜或包铜钢 电介质:实心聚四氟乙稀 内屏蔽层:镀银铜 中间绝缘层:氟化乙丙稀 外屏蔽层:镀银铜 护套:氟化乙丙烯(FEP)
屏蔽层的隔离性能以及屏蔽性能的改进
通常,同轴电缆屏蔽层的隔离性是一个重要指标。Harbour公司设计了许多三同轴电缆,拓宽了美军标MIL-C-17中所提供的产 品线。(目前美军标MIL-C-17中明确的只有_种三同轴设计——M17/131-RG403,即M17/93-RG178的三同轴版本)。在现有的 双编织层设计基础上在两个编织层之间一个绝缘层被增加。而单编织层电缆,是一个中间层,外面再加第二个编织层。除了 获得了更有效的屏蔽结构,还实现了编织层之间的完全隔离。
层编织和双层编织的MIL-C-17军标电缆展示的最高射频泄漏分别是-50dB和-75dB。LL和SB系列的复合带状编织圆线编织展示了 -95dB的较低射频泄漏。SS系列和LLS系列的螺旋缠带电缆则进一步把射频泄漏提高到了-110dB。SS系列的紧凑型缠带屏蔽则实现 了与实心半钢性铜电缆几乎同样的屏蔽指标,泄漏低干测试设备的噪声底。
同轴电缆的承受功率对于峰值功率传输而言,取决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抑制电压。对于平均功率传输而言,取决于它的热耗散 能力。后者是射频应用时更普遍的问题。电缆的热耗散能力主要决定于热阻。对于一根裸露在空气中的电缆,周围空气的热阻 与环境、辐射损耗有关且取决于电缆的表面积、表面温度、环境温度、表面的辐射系数及空气流。
电缆上所产生的热量,决定于电缆的电介质和绝缘材料所决定的综合热阻系数,以及温度梯度。
电缆内部的热量通过电缆内导体和环境温度与电缆热阻的比值而给出。它与系统匹配状态下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差值相等, 这些功率的比值是单位长度衰减的函数,与电缆内部所产生的热量成正比。对于任何特殊结构的电缆,平均额定功率决定于在 规定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可允许的温度上升,而上升温度受电缆电介质所能工作的最高温度限制。一般来说,对于聚乙 烯(PE),可以承受的最高工作温度是80°C,聚四氟乙烯(PTFE)是250°C。简而言之,同轴电缆的承受功率是衰减量和电介 质温度的一个函数。工作频率越高,承受功率越低。
下表所列为MIL-C-17电缆及Harbour特殊电缆在不同频率段内的最大承受功率:
型号 | 中心导体 | 中心导体直径 | 电介质直径 | 内屏 蔽层 | 内屏蔽层 总m | 中间绝缘^ 直径 | 外屏蔽 层 | 外屏_ 总直径 | 总直径 | 工作温度 (°C) |
M17/131-RG403 | sees | .0120"(7/.0040") | .033" | SPC | .049" | .074" | SPC | .090" | .116" | -55 +200 |
TRX316 | sees | ,0201"(7/.0067") | .060" | SPC | .076" | .096" | SPC | .112" | .140" | -55 +200 |
TRX142 | sees | .037" Solid | .116" | SPC | .136" | .166" | SPC | .186" | .215" | -55 +200 |
TRX400 | sc | .0384"(19/.008") | .116" | SPC | .136" | .166" | SPC | .186" | .215" | -55 +200 |
TRX179 | sees | .0120"(7/.0040") | .063" | SPC | .079" | .099" | SPC | .115" | .141" | -55 +200 |
TRX180 | sees | .0120"(7/.0040") | .102" | SPC | .118" | .138" | SPC | .154" | .180" | -55 +200 |
除非另有说明,上表中所有数值均为标称值。